(资料图片)
近日,奥密克戎亚型分支XBB.1.5引起广泛关注。目前,上海在境外输入病例监测中发现XBB.1.5毒株。
2日,据新民晚报消息,针对上海市民对于欧美地区毒株BQ.1和XBB传入的担心,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袁政安表示,目前上海所发现的奥密克戎BQ.1和XBB毒株,仅在极少数入境隔离人员中检出,尚未在社会面上造成本土传播。
有关专家向中新网表示,对于XBB.1.5致病力和二次感染风险暂不用过于担忧。
▲元旦小长假上海部分社区发热哨点开放 方便市民就医。
XBB.1.5或将在短时间内成为全世界主要毒株
据澎湃新闻报道,全球共享所有流感数据倡议(GISAID)数据库新增369条中国本土新冠病毒测序结果,上传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赛娟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领衔的联合科研攻关团队。
这些样本来自上海地区新冠患者,随机采集于2022年11月23日至12月22日,经基因测序确认30个已知奥密克戎亚型毒株,尚未发现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此外,上海此次监测到的25例XBB家族中,有3例XBB.1.5,同样都是境外输入病例,未造成本土传播。
研究人员表示,境外输入患者中的毒株较为复杂,多为我国境内首次检测到。当前测序结果表明,针对境外输入新型病毒株较多,仍需要常规开展病毒株检测为后续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据报道,国内外专家预计,XBB.1.5将会在短时间内成为全世界的主要毒株,需要密切关注。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XBB.1.5 的人ACE2结合亲和力几乎与 BA.2.75 相当,可能使 XBB.1.5未来像BA.2.75一样获得更多突变,不过XBB.1.5目前免疫压力不大,还不会很快进化。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院区的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预检。
XBB.1.5致病力究竟如何?
据媒体报道,此前,美国疾控中心于美东时间2022年12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估计当周美国有40.5%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是由XBB.1.5毒株引起。科学家们还表示,由于具有极高的“免疫逃逸”能力,XBB.1.5已取代BQ.1.1和BQ.1,成美国头号流行毒株。
研究显示,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与 XBB.1相当,但关键突变F486P使其具有更高的人ACE2受体结合亲和力——ACE2可以被看作是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大门”,这意味着XBB.1.5更容易感染人体。
对此,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向中新网介绍,F486P在轻微增加与ACE2受体结合能力的同时,其免疫逃逸能力也有轻微减弱。这再次说明复制感染与免疫逃逸是连动的。现在的变化是遗传漂变,也就是偶然发生的变动造成下一代基因频率不同于这一代的现象,实际上没有离开基线太远。
金冬雁称,XBB.1.5目前在美国没有导致感染、住院、死亡数字出现显著变化,对其致病力和二次感染风险均不用过于担忧。“除了免疫逃逸能力有一定程度增强,其他各方面的变化都是比较小的。”他说。
▲元旦假期期间,基层医护人员仍奋战在第一线。
医疗机构能否应对新毒株?
今年1月1日,据央视《面对面》节目报道,2022年12月上旬,不少城市开始出现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感染患者数量猛增,医院的发热门诊首先承压。
对于XBB.1.5是否会造成中国内地新一轮感染高峰这一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张继明教授向中新网回应称:“不必要担心,有些夸大了。”
张继明表示,目前监测到的新毒株仍属于奥密克戎亚型,仍属于呼吸道病毒,即主要感染呼吸道,且致病性并未增强。同时,结合处理第一轮感染高峰的经验,医疗资源可以应对。
金冬雁也表示,XBB.1.5在美国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新冠在美进入地方性流行的基本态势。在他看来,目前新冠在美国已不存在海啸式爆发的土壤,XBB.1.5并没有改变这个土壤,且在美国并未引起类似年初 BA.2的大爆发。
来源:中国新闻网